近日,家庭陪伴機器人小魚在家獲得千萬元B輪融資,AB兩輪融資額加起來接近3000萬美元,估值達到1億美元,投資方包括李開復的夢工廠、富士康、光速安振創投等。
小魚在家成立于去年3月份,主要產品是一款白色的,由一個攝像頭、一個9.7寸的顯示屏幕和一個底座構成的家庭服務型機器人,外觀上與蘋果十幾年前推出的PC iMac G4有得一拼,家庭成員可將手機接入這個機器人,實現遠程遙控、音視頻通訊、語音交互、智能錄制以及智能學習等功能,對于孩子和老年人來說,更可以獲得24小時在場的陪伴體驗。
從0開始,11 個月躋身億元美金俱樂部,這份對于一個只試產了2000臺產品的國內創業團隊來說,相當傲人,還得到了李開復這樣的行業大牛以及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廠商保駕護航。
這份成績背后有小魚在家選擇的家庭價值為依托,也有智能家居概念高漲之下,其從善如流的故事腳本跟進。媒體溝通會上,AB兩輪都參透的光速安振創投負責人曾表示,這是一個找到了用戶需求的親情陪伴產品,在智能家居入口上也有爭雄的實力。
生于賣萌
機器人的影視形象,大部分都定格在《星際穿越》中的Tars或者《機器人總動員》中的瓦力,擁有與人對等的人格特質,比如幽默的修辭技巧,情感捕捉能力,人類社會賦予的價值和責任選擇能力等。
而投射到現實中,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往往是富士康用來填補生產線、向政府要籌碼的機械臂,或者穿梭在醫療、救援等社會服務前線和軍事戰場的服務機器人,以及iRobot旗下那些任勞任怨,臟活累活全包的掃地、除草機器人。小魚在家撇開了這些苦大仇深的公共角色,走的是一條乳白色機身設計、主打音視頻交互分享的小巧親民的賣萌路線。
兩種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技術體系完全不同,功能定位也不相干,但后者卻承載了前者催生的經濟發展大潮下,家庭成員情感維系的角色。
家庭中的關系鏈條主要有3,老年父母與子女,中年夫妻與兒女,以及其他平等家庭成員關系。去年拿到千萬元融資的松鼠智能相框,以及微信相框都旨在修復第一條線,但是以圖片呈現為主的互動方式比較沉悶,加上主導方在子女手中,后者往往難以及時對父母的通訊需求進行回應,所以這類產品的發展受到很大掣肘。
樂視的樂小寶故事時光機一經推出就受到很大關注,則是因為其不僅有樂視的內容生態作支撐,還依附在親子教育這條更為自然的人倫情感傳遞鏈條上。而小魚在家則將這些關系全部包攬。
“小魚在家的主要消費人員就是像我這樣的中年人士,他會買一臺放在自己家里,看到阿姨看管的孩子,他也會買一臺放到父母家中,會買一臺送給兄弟姐妹,是一個比較全面的覆蓋。”小魚在家CEO宋晨楓說。
“而且小魚在家和電話是不一樣的,電話需要撥通應答,小魚在家則可以隨時切入,不需要呼叫等待,沒有時間限制,好像和家人們一直在一起一樣。”
小魚在家搭上了中國家庭觀念走向共識的順風車,并以音視頻切入,滿足了分處異地的家庭成員的溝通需求,但僅以此說它是機器人顯然還不夠,而且其參與智能家居入口之爭的特質也未能體現。
長于人工智能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副教授研發出了一個名為Jibo的家庭機器人,與小魚在家一樣,都有著圓圓的腦袋和閃爍的屏幕,這款機器人曾在Kickstarter拿過不過的成績,也拿到了2350萬美元融資。
開發者將Jibo定義為“保姆”,JIBO具備識別和面孔追蹤功能,并基于此來拍攝照片并視頻通話。它的麥克風和語言處理編碼也可以使用戶得以在聽力范圍內的任何地方與Jibo交談。
小魚在家與此一樣,通過面部識別進行300度的旋轉追蹤,也可以通過與科大訊飛合作的語音識別技術,進行語音指令發送,來調取新聞、天氣、菜譜等生活服務。
也就是說,之前對機器人的編碼過程,變成了現在的app開發,遙控操縱變成了現在的手機,而人工智能處理和自我學習也無需機器人本身來完成,連接wifi,交給云端服務器,在3-5秒的延遲內反饋給用戶。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系統在這過程中,為家庭機器人提供了交互條件和不斷優化學習的基礎。
硬件智能化浪潮中,機器人沒有例外,也成了一個新的互聯網交互平臺。據說小魚在家團隊正考慮為其加上雙腳,有了大腦之后,仿生和機械動力等技術也會跟上。
蛻變于智能家居
躋身于智能家居大家庭,家庭機器人將扮演何種角色,目前很難定論,但是根據巨頭們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布局動作可以做大膽揆度。
谷歌從美國家庭對恒溫器的需求出發,以Nest恒溫器為中心已經推出了煙霧探測器,并開放了接口,要將Nest作為未來智能家居的控制樞紐,而小米卻在裝了處理芯片的路由器上看到了機會,積極投身于智能路由器對傳統路由器的替換浪潮,企圖將底層網關作為智能家居的入口,當然,還有大屏電視等等也在爭奪成為入口的機會。
家庭機器人在路由器的交互界面單一、電視不能全天開機等硬件面前,依靠獨立的操控系統,更自然和親民的形象,顯然占據了占據更多優勢。
據悉,小魚在家將配置紅外等擴展模塊,小魚在家將控制家電等設備,實現設備之間的遙控及聯動。而且,小魚也正在與電信運營商、社區服務、教育機構等多種機構在合作,產品會通過這些渠道,為用戶提供智能家居、在線教育、家庭看護等增值服務。
這儼然從一個親情陪伴產品,向智能家居中心進擊,從互聯網天然的擴張性,以及構建增值服務生態來說,很容易理解,但是顯然會遭遇語音識別技術、產品定位等問題困擾。
以目前語音識別準確率來說,只能滿足清晰、標準的對話識別,以及簡單的語義理解,這對于輸入效率來說是個很大的障礙,更重要的是,語音比起按鈕輸入,需要調動更多的情感,且不具備顯性特征,一旦輸入不能編輯修改,執行一套家居場景命令時,是否足夠流暢和安全是個問題。
當然,小魚在家是個定位于遠端控制的產品,也就是說參與家居生活的人并不需要來操作小魚在家,該產品針對老人和孩子也特別進行相關需求的設計,這對于小魚在家向智能家居控制中心這個角色的轉變,無疑是最大的考驗。
在當前技術為驅動的創業背景下,小魚在家是一個讓投資人和用戶都足夠興奮的產品,但是不妨先別急著覬覦家居中心這個地位,把遠程遙控旋轉時的金屬摩擦聲消除掉,提供更多的旋轉方向,以及更多智能有趣的互動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