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此前一直是公認的機器人大國。2011年日本企業在工業機器人市場上的份額為50.2%,擁有壓倒性的優勢。此外,日本企業還積極致力于擴大機器人的應用,例如索尼的“AIBO”和本田的“ASIMO”等。
但現在情況完全變了。美國iRobot的清潔機器人“屋巴”成為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臺的暢銷商品。軟銀的私人機器人“Pepper”的開發商也是法國公司AldebaranRobotics。
各國政府也紛紛加快了技術開發和產業培育的速度。美國政府針對人工智能和識別等機器人的基礎研究,每年提供數千萬美元的支援。在歐洲,歐盟委員會與約180家民營企業和研究機構于2014年共同成立了“EUSPARCProject”,預定實施總計28億歐元規模的實用機器人開發項目。中國政府也提出了2020年使工業機器人的國內銷售額提高至10倍(約3萬億人民幣)的目標,在大力培養機器人產業。
近日,媒體以“迎來新時代的機器人產業和半導體”為主題,圍繞在全球迅速掀起熱潮的機器人產業培育的動向及其與半導體產業的關系,請相關人士對下面三個問題做出解答,并進行了匯總。
【問題1】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是否會推動半導體市場的發展?
【問題2】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會為哪些半導體廠商帶來新商機?
【問題3】
半導體廠商在培育面向機器人的半導體業務時,制定戰略時可以參考哪些類似應用市場?
出現危機的機器人大國
總覽行業動向的分析師和咨詢師認為,目前日本的機器人產業存在很多問題。
野村證券的和田木哲哉斷言,“在機器人產業,日本正面臨著巨大的危機。日本人描繪的機器人通常都是人型。但其中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日本卻很晚才開始發展”。咨詢公司Hattori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的服部毅表示,對于常被認為是日本擅長領域的工業機器人,“由于能利用成熟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制造,韓國和中國正在拼命追擊。這讓人聯想到沉浸在過去的技術優勢中驕傲自大的‘DRAM大國’的末路”。
另外,理特管理顧問日本公司的三谷翔太分析稱:“機器人產業的成功離不開以生活和社會中存在的課題為基礎的市場創造。能在最先發現課題的地方與其他企業合作推進實證和開發的環境會催生出競爭力。被稱為‘課題發達國家’的日本乍看上去處于有利的局面,但很多日本企業都抵觸開放式創新,沒能形成優勢。”
半導體市場真會擴大嗎?
從機器人產業的成長跡象來看,在機器人用半導體方面,海外半導體廠商大力宣傳了自家產品的優勢。目前來看,機器人產業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構筑期。那么,機器人產業會為半導體產業帶來哪些商機呢?
瑞薩電子的清水洋治認為,“會為半導體的所有種類、所有產品帶來商機”。他列舉了具體的影響:“越是需要復雜的動作,馬達驅動和控制系統的半導體用量就越多,要求的性能也越高。另外,智能部分需要分別用來觀察周邊環境以及為實施準確控制進行判斷的兩種處理器。”
和田木認為:“隨著機器人性能的提高和價格的降低,市場范圍將擴大。估計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形成巨大的市場,與曾經的個人電腦一樣,強力推動半導體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