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熙文
提起東莞,想必不同人士有不同理解和印象。很多時候,東莞被無形的貼上了一些標簽。為了改變這張尷尬的城市名片,東莞曾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機器換人終于讓東莞打出了一張好牌,也讓東莞這個名字再次火了一把。
10月18日,央視著名財經類節目《對話》播出《“機器換人”的東莞樣本》,就“機器換人”議題,與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寶成以及當地企業界、科學界、員工代表展開對話,真實、鮮活、系統地講述了東莞力推“機器換人”的成效與啟示。雖然此前央視《對話》欄目也曾聚焦東莞迎戰金融危機、中國制造等話題,但直接將錄制現場搬到東莞工廠車間還是首次。
瞬間,機器人的高大上形象與東莞相互呼應,東莞再次聚焦萬眾的目光。
機器換人 東莞的政策走在前沿
從2014年開始,東莞在全省范圍內率先舉起“機器換人”大旗,創新性地出臺一系列扶持舉措鼓勵企業大范圍進行“機器換人”。
2014年伊始,東莞市政府一號文《關于進一步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將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推廣機器人應用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重點工作之一。
2014年6月25日,東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東莞市推進企業“機器換人”行動計劃(2014—2016年)》。東莞提出,要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
2014年8月14日,東莞市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東莞市“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管理試行辦法》,2014—2016年,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安排預算2億元資助企業利用先進自動化設備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在東莞市電子、機械、食品、紡織、服裝、家具、鞋業、化工、物流等重復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行業領域企業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全面推動實施“機器換人”。
這一系列政策紅包很快在東莞制造業技能改造中激起一波碧水,讓企業參與技改的熱情空前高漲。作為在全省率先啟動“機器換人”并出臺相應扶持政策的城市,過去一年,東莞的企業參與積極性空前高漲。
據統計,自2014年9月至今年9月底,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的622個有效項目,總投資達53.2億元,申報項目數量遠超過去10年技改資助項目的數量總和。“機器換人”的成效可謂立竿見影。今年1-8月,東莞全市工業技改完成投資額134.98億元,同比增長217.1%,“機器換人”拉動了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快速增長。
企業標本 無人化工廠的實踐之路
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盈精密”)最近對拋光車間的一項生產工藝進行了升級改造,將其生產的手機金屬外觀元件結構進行顛覆,減去了原有的螺絲式固定設計。如此一來,與車間已經配置的工業機器人系統相結合,該車間將在每條生產線上再減少3個操作工。按照企業計劃,未來數年,長盈精密將陸續投入超過1.5億元,在東莞打造首個無人工廠。
近期,記者在其開建的首個“無人工廠”分公司項目現場看到,一個個機械手正在安裝調試之中。據了解,該公司正在推進的“無人工廠”建造體系首期計劃投入1000個無人機械手,前期已有100個機械手率先“上崗”。
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任項生介紹,“在整個東莞‘機器換人’戰略大力實施的背景下,我們下決心成立智能無人工廠,通過硬件機械手來取代人工,再建立一個高度智能化的軟件控制系統,進行網絡遠程操控,將大幅度提高工廠的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p>
“‘無人工廠’并不是說完全沒有人,但會大規模壓縮人工數量,甚至可達到90%的水平。 ”該公司董事長陳奇星說,在“智能工廠”建成后,仍需要一些軟件系統、中后臺管理人員,預計不超過200人;若按目前的手工操作生產水平來計算,則需要工作人員超過2000人。
這在東莞并非個案,在長安,另一家本土上市企業——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勁勝精密”)前不久剛剛被國家工信部授予國家移動終端配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未來數年,勁勝精密將相繼投入超過5億元進行智能工廠打造。
成績突出 同時隱憂顯現
最近兩年,隨著東莞“機器換人”專項資金扶持等政策的出臺,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機器人產業在東莞異軍突起,目前,東莞已經聚集了不少于270家與機器人相關的企業,這一數據較兩年前已呈現翻倍式增長。
同時,東莞產學研同時發力,誓在機器換人的道路上走在全國前列。
截至目前,東莞已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搭建起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等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并成功引進以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為代表的“運動控制與先進裝備技術創新團隊”、中組部“千人學者”、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李國民為學術帶頭人的“智能感知創新團隊”等兩支廣東省國際創新團隊;引進國家“863計劃”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系統控制技術主題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李迪,中央“千人計劃”專家、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工程學院材料科學博士莊德津,電子科技大學“精密機電測試與控制”學術團隊責任教授李迅波及其團隊。
機器換人為東莞帶來了全新的市場變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機器換人的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部分問題逐漸顯現。
首先有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是,專業人才的匱乏,已經成為機器人產業的短板。在這樣的背景下,專業人才成為企業競相爭搶的對象。有的企業招攬軟件工程師,開出的月薪可以達到2萬元。
對于研發型的企業,亟需的是控制器和視覺開發方面的研發人員;對于系統集成商,現場調試員等技術工種十分缺乏;對于應用型企業,機器人操作工則極為搶手。
在業內人士看來,機器人是典型的多學科交叉融合,且應用很難從一個行業直接地推廣到另一個行業。同時,機器人應用需要機器人專業知識、一般學科知識與特定領域知識的深度融合,對于教與學的人才之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合格的人才不但要有理論的支撐,也需要有實踐的經驗。
除了人才問題,機器換人的實踐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我們期待東莞市借助機器換人的大旗讓東莞制造業有全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