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篇報道:
“根據12306網站余票信息,截至2017年1月17日20:00:18,1月20日從廣州出發至多個熱門目的地的路線中,廣州到北京、洛陽、南昌、貴陽的火車票全部賣完,想要去這些地方的朋友只有另謀他法了。
廣州到大連、鄭州、青島、上海、南京、南寧的票比較緊張,都不足100張。其中余票最少的是廣州到鄭州、上海、南寧,均只有1張,有需要的旅客趕緊動手啊。
在這些車次中,廣州到南京的票以高鐵為主,余票少且為商務座,票價昂貴。
廣州到武漢、長沙、岳陽的票十分充足,其中,余票最多的是廣州到武漢,還有1534張。不過,車次主要是K字頭和普列,基本都是無座票,一站到底,路途會比較辛苦。”
如果不告訴你上面這篇春運報道是出自人工智能之手的話,你能看出來與人類記者編輯之間的差別么?
事實上,這篇春運報道是《南方都市報》寫稿機器人“小南”上崗后的處女作。其背后的技術研發團隊來自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