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峻
AGV的發展歷史從20世紀50年代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AGV于美國誕生算起,至今已有70載。反觀中國,從1976年北京起重機械研究所研制出第一臺AGV開始,距現在僅44年。科技日新月異。自落后的那一刻,中國就步入漫漫追逐路。
經過不斷的實踐、調整,到落地應用,如今中國本土AGV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市面上的品類已經趨于齊全,在技術與創新上已經足夠與國外企業相媲美。市場廣闊,在國產企業蓬勃之際,一些外國廠商也瞄準了中國市場,試圖分一杯羹,而這些深扎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都運用了哪些方法呢?
與資源優勢企業“聯姻”:愛德普、庫卡
愛德普成立于1983年,在移動機器人上擁有豐富的經驗,不過,雖然愛德普在歐美機器人市場上享有盛譽,但是在當時的中國機器人市場上卻鮮為人知,直到2012年愛德普在中國成立第一家子公司—愛德普機器人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不過由于進入中國時間較晚以及產品特性等原因,當時其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遠不及其他國外品牌。對于愛德普而言,要想在中國市場上搶占更大的份額,顯然需要另尋他路。
2015年9月,歐姆龍計劃通過一項全現金收購要約,100%收購愛德普(Adept)的流通普通股,隨后合并。據了解,歐姆龍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在華建有研發、生產、技術服務和物流基地,在華北、華東和華南擁有銷售公司,其下屬40多個事務所、辦事處遍布全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進入中國,歐姆龍一直與中國制造業共同前進,構筑了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全方位經營管理體制。對于愛德普來講,歐姆龍的客戶、渠道等資源可以幫助其在加速中國市場的擴張步伐,一方提供技術,一方提供資源,相互融合,達到共贏。“嫁進”歐姆龍后,愛德普移動機器人在中國的市場浸潤度明顯增高,業務顯著提升。
聯誼——通過代理拓展市場:明電舍、愛知
日本明電舍創立于1897年,總部在日本東京,明電舍的AGC產品在中國市場并未直接開展業務,而是采用代理方式拓展中國業務。除了AGC,還有AGV,比如激光叉車、重載、背負式等類型的AGV,都是明電舍自己銷售。
成立分公司:德馬泰克、Axter、MIR
1819年,德馬泰克前身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在德國成立,1996開始進入中國市場,2005年,在蘇州建設工廠,此后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擴建工廠。2014年,蘇州工廠二期正式投入運行,在產品成本、服務質量、交貨期縮短、技術支持等多個方面都有較大突破。2017年德馬泰克宣布成立“移動自動化卓越中心 (COE)”,將德馬泰克,英杰明自動化和 NDC的AGV 產品進行技術整合。2019年,德馬泰克第一臺本土化生產、結合全球頂尖技術的AGV在2019 CeMAT ASIA亞洲國際物流展上展出。把德馬泰克的先進技術和產品引入到中國、應用于中國,并在中國市場深深扎根。持續改進產品和技術,以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是德馬泰克“本土化”的重要戰略。
MiR是一家來自丹麥的機器人以及移動機器人制造商,成立于2013年。2017年,MIR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進入中國市場,據了解,MIR進入中國市場第一年的銷售額就占MIR全球銷售額的15%。2018年,MIR在上海注冊成立了“名傲移動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面對中國蓬勃的市場需求,MiR抓緊建設隊伍并擴大規模,打造強大的技術服務團隊以幫助應對中國市場的需求增長。基于對中國市場需求的評估,MiR通過技術與銷售培訓、營銷計劃的方式加大投入培育中國地區的分銷網絡,使得分銷商和合作伙伴能夠幫助客戶運用MiR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發展其競爭優勢。
(1)磨練技術:首先,穩定創新的技術是不可撼動的“鐵要求”,一個企業要成功、到走出海外,用戶的體驗感便是一條硬廣告。尤其是在這個年輕的行業,大眾對其固態觀念還未完全形成,企業要格外注意產品的品質,視行業之責為己責;
(2)找準市場:找準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需求量大,制造業發展迅速的市場以及潛力市場;
(3)與外企進行合作:從上述企業可以看出,跨海企業無論采取什么樣的策略,究其源頭,都是要先與國內企業掛上關系,利用本土企業的資源進行市場開拓;
(4)設立便捷售后網點:設立便捷的售后網點不僅可以減少企業的時間耗損,另外,對于技術行業來說,售后服務在整個產品價值中占比非常大,售后服務的即時性也是市場競爭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