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正迎來一次新變革。
系統集成商處于機器人產業鏈的下游應用端,為客戶端提供設計方案。這些系統集成商以往是從國外購置機器人整機,根據不同行業或客戶的需求,制定解決方案。但近年來系統集成商也走到了一個“分水嶺”,由于硬件產品價格逐年下降、利潤也越來越薄,僅靠項目帶動硬件產品的銷售模式已經成為過去時。同時,進入系統集成這個領域的門檻越來越低,競爭隨之就更為激烈,利潤逐年下降。
“我們需要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才能繼續生存下去。”廣州市萬世德包裝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遠強表示,很多系統集成商已經開始將主機與應用相結合,縱向整合產業鏈,并去掉成本較高的整機廠環節,成為集產業鏈上下游為一體的機器人生產及解決方案提供廠商。蘇州博實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振華坦言,國內系統集成商正在經歷一場洗牌和整合,未來每個細分行業將只留下3-5家規模較大的集成商。
在這種行業大背景下,大量系統集成商日子也越來越難過。很多系統集成商急需轉型,尋找新出路。
價格拼殺
應用于汽車領域的工業機器人是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一類機器人,其中涉及的機器人類型包括焊接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等。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近年來汽車行業面臨市場萎縮的困境,系統集成商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汽車領域的系統集成商有一千多家,競爭激烈,毛利率也被一再擠壓。”安徽巨一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科技發展部部長湯偉對記者表示, 現在有些訂單毛利率連10%都不到。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000萬輛,同比增長6%,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汽車終端市場不景氣,已經步入緩慢增長階段。”長春艾希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立表示,對于機器人系統集成商而言,日子不好過。“汽車領域的市場空間已經沒有多大了,競爭非常白熱化,我們也要考慮發展第三戰略產業。”湯偉表示,巨一2013年銷售額為4億元以上,其中新能源領域,貢獻業績增長高達10%。不僅巨一如此,包括長春艾希在內的汽車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也都在考慮發展第三戰略產業。
“由于系統集成商門檻低,進入的企業也非常多,由此造成了競爭激烈的局面。”劉遠強表示,汽車領域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已經基本飽和。
汽車領域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的生存狀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商的真實寫照。
系統集成商的過度競爭,導致整個行業正面臨著洗牌和整合。“規模較小的系統集成企業根本無法與大企業面對面競爭。”王振華表示,未來3-5年,尤其是汽車領域,將只剩下3-5家系統集成商。
創新模式
“系統集成市場已經是一片混亂。”劉遠強向記者坦言,如今國內系統集成商若還按原始模式走,把路只會越走越窄,最終沒有出路。企業必須進行改革創新,通過結合應用領域、掌握核心技術,以此來增強市場競爭力。
萬世德就是一家從傳統的系統集成商轉型為自主研發生產工業機器人的典型企業代表。和很多剛剛涉足工業機器人行業的企業不同,萬世德由于此前積累的食品包裝領域的客戶資源,市場門檻沒那么高,利潤也沒那么差。
選擇上述模式的不僅僅只有萬世德一家。
“最近聽說有很多系統集成商成立了自己的工業機器人公司以及機器人產業園。”新松機器人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表示,系統集成商有市場渠道優勢,可快速加入機器人研發及生產行列。不過,系統集成商加入機器人整機競爭行列,也要注意采取合理的競爭方式。劉遠強指出,如果與國外機器人企業在整機上硬碰硬,對國內企業而言,結局只有慘敗。“要自己做機器人,應該是要做成熟的解決方案,使整條生產線都實現無人化,這樣才能使國產機器人得到客戶的認可,才能戰勝國外機器人企業。”
以食品飲料包裝行業為例,進口搬運機器人價格為30萬元-40萬元左右,一家食品工廠對搬運機器人的需求約為4-5臺,市場較為分散,競爭也更為激烈。“如果能提供解決方案,將整條流水線都做成自動化,這一產值規模可以達到500萬元至2000萬元。”劉遠強表示,自動化流水線給制造企業帶來的附加值是巨大的。這樣的成熟生產線自動化解決方案也在汽車制造領域嶄露頭角。
湯偉表示,過去中國整車企業或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所用的自動化生產線,大部分由庫卡、ABB、發那科等跨國巨頭設計制造,價格昂貴,一條生產線投入動輒數億元。“相比之下,巨一提供的自動化裝配與測試、白車身系統等汽車制造自動化生產線,可以按客戶的要求,配備任何國際一流品牌的機器人,生產線整體價格卻可以下降20%至50%。”
由此可見,系統集成商的出路在于,改變原來只單一給客戶提供機器人應用解決方案的商業模式,變成依托行業優勢將主機與應用相結合的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