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發達國家紛紛制定符合本國工業發展的復興計劃以加強本國制造業的競爭力。美國再工業化和工業互聯網戰略、德國工業4.0戰略、日本機器人新戰略、歐洲火花計劃、韓國機器人強國戰略、新工業法國、中國制造2025戰略,全部將發展重點瞄向機器人,機器人將對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格局帶來重大的影響。
減少勞力使用 催生新興崗位
中國勞動力價格上漲推高生產成本,被認為是工業機器人快速進入生產的原因之一,中國人口紅利漸失,一些生產型企業開始外遷,并且近幾年中國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已經不斷出現,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汽車及電子行業,隨著中國工業企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機器人自動化線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大,并且逐漸成為自動化生產線的主要方式。
中國機器人密度明顯低于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國機器人市場的需求與供給存在龐大的缺口,未來市場空間巨大,這將為我國集中資源,發展國產機器人產業提供強勁動力。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機器人發展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我國在多部國家發展規劃中設置了機器人相關發展規劃,鼓勵機器人行業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國制造2025”、工業4.0、《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重要國家規劃均鼓勵大力發展機器人行業。
在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機器人也位列大力推進創新和產業化的一批新興前沿領域之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工業機器人行業是否能夠崛起,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是關系到我們未來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專家指出日益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不斷上漲的人工成本和全球化競爭是拉動中國機器人市場快速成長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國制造2025”、《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提出及鼓勵創新和對新興企業的投資加大都推動了機器人產業的迅猛發展。
機器人已成“剛需”
市場研究公司IDC最新發布的有關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報告指出,到2018年,中國制造業機器人采用率預計增長將超過150%,報告同時提出,工程導向價值鏈企業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機器人采用者,但伴隨著中國制造業自動化程度逐步提高,未來兩年,品牌導向價值鏈企業、資產導向價值鏈企業和技術導向價值鏈企業在機器人采用方面都將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機會。
國家工信部出臺的《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達到100以上,基本滿足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在政策的扶持下,以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裝備制造行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